<<文化苦旅>>中<<华语情结>>的读后感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4 11:37:08
应该写到哪些方面

逢假闲暇,偶然再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,不觉又被秋雨的睿智深忧所震撼,也不觉又为中华文化的幽邃沉浮而感慨。
  先前,每每读到《莫高窟》、《道士塔》便荡胸生义愤,而今再读时多了一分心痛,也多了些许厚重的责任意识。试想想,中国人何时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作一件大事来看。去游过兵马俑你曾看到的更多的是“经济”二字,去游过长城偶见砖上刻着“某某到此一游”你又会产生何种感觉!虽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但中国人又曾有过多久真正的自尊自爱?缺失了这种情感又何以尊他爱他呢?连我们看似遥远但又是另一个华人聚居国——新加坡,如今不也都面临着文化缺失的窘境吗?在《华语情结》一文中,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个文人发自内心的呼喊,其中引述了一位行将退休的新加坡政治家的话,其大意是:一百年后,朝鲜还将是朝鲜,日本还将是日本,越南还将是越南,但新加坡又会怎样,却很难想象,因为我们最注重的是英语,但我们的英语讲得再好,英国人、美国人也不会接纳我们。确实,不容小觑的是,要维系一个国度的本体面貌,不能不重新唤醒溶解在民族血脉中的母语文化。再想想那个王道士,他解读过多少中华文化?对于他而言,他在从事“工作”时怎可能留意去捍卫祖国的文化遗产?如果中国当时已是完全的殖民地,恐怕崇洋媚外之风早已使我们成为满口洋语的黄皮肤的“奴隶”(鲁迅曾言的中国的心态)了。眼观如今趋之若骛的出国潮,再耳听对能口说流利英语者的啧啧赞叹钦羡声,我们是否习以为常了呢?
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此时思考的更多的是,我们的母语该何去何从,我们的祖国文化将如何传扬。不知你可否读过“拿什么拯救你,我的语文”这样令人心痛又心酸的呼喊,语文难道真正消失在高考指挥棒下了吗?而《光明日报》也曾撰文曰“我国文化遗产不是太多,而是太少”,据数字统计来看,我国文化遗产远远少于美国(侵略的吧),连印度也比不上。现在讲到这里,恐怕已有人感到心寒、心忧了吧?可喜的是,有许多的华人父母已开始意识到,即使再富裕,如若“根”不稳,大树便永远不稳,而这“根”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情结、华语情结。因而,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,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,对祖国的期望也应常青不衰。
  目前还有一种现象堪忧。就文化的一方面而言,美国拥有骄人的“大片”,日本持有喜人的“卡通片”,而中国创造了什么,试看看:中国的基础教育可说是世界第一了,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全球第